TOR_CCP_20220715

休閒 旅遊 CANADIAN CITY POST 細看香港發展史,便會發現西貢沿海一 帶,昔日都是漁民聚居的村落,然而在 個別不太為人注意的角落,仍可看到一 些見證着時代變遷的小教堂,這些日久 失修的教堂,最近便因“古道行”計劃 而被活化,繼續肩負起向公眾說故事的 任務。 文:Kengi 圖:黃頌偉 ●教堂上方的圓窗,是仿照西方的圓形花 窗玻璃設計。 走訪黃毛應村 “古道行”,原來是天主教香港教區轄下 的一個工作小組,透過“西貢天主教教堂及鄉 村文化古道建設計劃”,致力研究一眾西貢小 教堂的歷史。2021年年初,活動得到由環境保 護署成立的鄉郊保育辦公室的“鄉郊保育資助 計劃”資助,進行為期兩年的復修保育及研究 活動,小組成員走遍西貢二十多條村落,最終選 出區內其中十家小教堂並設計成為一條古道行 路線,期望讓更多朋友能夠認識當年傳教士在 西貢留下的足跡,並為本地及外國遊客提供更 全面及更具深度的文化之旅,藉以協助鄉村復 興、鄉郊活化、生態保育及旅遊發展。 這趟我跟隨身兼古道行委員一職的明愛陳 震夏郊野學園榮休校長楊錦泉及另外兩位古道 行小組代表,來到這條教堂古道行的“起點”黃 毛應村玫瑰小堂參觀。說黃毛應村玫瑰小堂是 這條古道行路線的起點,便有兩大原因,首先這 裏是西貢一眾小教堂中最鄰近北潭涌閘口的地 方,有車道直達;其次是有別於一般海邊的小 教堂,它是建於山坡上,可見當年傳教士已在西 貢有一定的影響力。 據悉黃毛應村是一條客家村落,村民以在 梯田種植維生,二十世紀初已全數信奉天主教, 並建有小教堂做彌撒。這座小教堂經歷過很多 風雨,包括曾在抗日時扮演過重要角色,成為 游擊隊定居與駐紮的地方。及後也曾借予童軍 “東九龍第117旅”進行活動訓練,直至2019年 才歸還予政府,現由古道行小組負責打理。 黃毛應村玫瑰小堂的設計,稱得上是極具 特色,好像採光度高的圓形玻璃窗,正是仿照 西方教堂的花窗玻璃來設計,外牆的石柱也帶 點哥德式教堂的建築風格,至於瓦頂則是客家 式的磚瓦片,盡顯中西合壁的色彩。 ●小教堂的屋頂,採用客家村落傳統的瓦 片構建而成。 ●在黃毛應村玫瑰小堂的二樓外圍,設置了一尊聖母像。 ●經過活化的黃毛應村玫瑰小堂,回復了昔日的面貌。 西貢尋幽古道行 認識小教堂歷史

RkJQdWJsaXNoZXIy MTMxNzkz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