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R_CCP_20220121

財富 投資 CANADIAN CITY POST 農曆虎年即將到來,對虎的文化觀念 裏,人們可以說既有崇拜,又望而生 畏。儘管無法考證作為動物,虎是何時 出現,但作為被人神化,則可以追溯到 新石器時代。 從目前流行的藝術品類中,幾乎都曾有過 虎的身影,包括玉器、青銅器、瓷器、肖形印以 及繪畫等。雖然古代人們能見虎的機會並不 多,但人們對虎的想像卻十分豐富。據現有的考 古資料可知,早在新石器時代,作為百獸之君的 虎,即開始被人神化。 仰紹文化墓地內發現了用蚌堆砌的龍、虎 造型,說明虎和龍一樣成為人們崇拜的神獸。 商代婦好墓中出土八件玉虎,造型工藝繁簡不 一,但都刻意表現虎的威猛。而殷墟出土大型 虎紋石磬,頭部碩大,張口露齒,上下尖齒很 長,頭頂還有一個角狀的裝飾,威猛之氣赫然而 生。 虎的形象,應用在青銅器上也是常見的, 據研究資料顯示,裝飾有虎紋的青銅器首次數 量較多地出現,是在距今約年屬於青銅時代晚 期的夏家店上層文化中,時代約為西周晚期至 春秋早期。這是虎紋青銅器的繁榮期。分布地 理範圍明顯,主要集中在長城沿線。 在青銅器上,虎紋常以活動形態出現。如 安徽阜陽出土的龍虎尊,肩部有一虎,虎口中咬 一怪人。河南安陽婦好墓出土的青銅鉞上有虎 食人頭形的紋飾,為兩虎共食一人頭。在著名的 司母戊大鼎的耳部,是對稱兩虎,虎張口卷尾, 虎口中間為一人頭。 山西渾源李峪村出土的鳥獸龍紋壺,腹部 有虎食人的浮雕。著名的虎食人卣,器物的整 個形象作猛虎踞蹲形,前爪攫一似人非人的怪 物。這些虎所食之人形,都不是常人,而是作鬼 怪之狀。這類圖像在當時相當流行。 在北方草原出土的青銅器以虎紋為裝飾母 題的藝術手法在其中的運用較廣,幾乎囊括了目 前所見大多數器型,主要被表現於兵器、裝飾 物和馬具上。在漢代,肖形印中虎形肖形印同樣 佔有較大比重,圖形的重複性也很強。出現了多 類以虎為題材的肖形印,具體有“人搏虎”題材、 “突出虎紋”“白虎”題材等,這些虎形肖形印 體現出漢代人的尚武精神、祥瑞思想等。 學者認為,人搏虎的圖形模式與先秦至漢 代社會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古時虎行於山林草 澤,多為人患,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受其害。 至兩漢時期,虎患仍然有增無減。漢代虎形肖 形印中有一類虎形印的圖形着重突出虎皮的紋 飾,從先秦時期開始,行道多以虎皮為裝飾,取 其勇猛有威儀之意,從風俗角度來看,在漢代 虎皮與虎紋也完全具備了趨吉避凶的功能與寓 意。 在中國繪畫史上,從魏晉南北朝時開始出 現以獅、虎等猛獸為主題的繪畫作品及作者的 文獻記載和評論,而唐、宋兩代是花鳥畫科發 展成熟的關鍵階段,也是猛獸題材在中國繪畫 史中地位越發突出的時期,出現較多擅長該題 材的畫家。 從朱景玄《唐朝名畫錄》、張彥遠《歷代 名畫記》及宋編《宣和畫譜》等古代畫史着作 來看,唐、宋時期集中出現了一批擅畫猛獸的畫 家,包括唐朝閻立本、韋無忝、韓王李元嘉、李 漸,五代厲歸真、王道求、蒲延昌,宋朝包貴、包 鼎、趙邈齪、辛成、龍章等人。 學者認為,他們的創作除延續魏晉南北朝 形成的幾類主題統攝下的繪畫創作外,在創作 實踐中越來越注重猛獸的真實形象與習性特征 的表現,圍繞筆墨變化特性與對象特質相結合 表現的畫面整體意境,展開了諸多創作方法的 嘗試。唐宋時討論猛獸題材繪畫創作的相關理 論也逐漸成熟,尤其圍繞唐朝李漸、宋朝包鼎、 趙邈齪等幾位畫虎名家的高下評斷爭議,塑造 了品評這一題材繪畫的基本標準。 兩漢至隋唐墓中,常見一種有提梁的伏虎 形器和一種有提梁的圓體形器,考古報告通 稱之為“虎子”,認為是男性用的溺器,俗稱夜 壺。據資料顯示,伏虎形的虎子在春秋末期也 已經出現,兩漢時期尤為常見,魏晉以後逐漸被 圓體形的虎子替代。 據資料顯示,從出土地域看,“虎子”流行 於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黃河流域及其以 北地區比較少見。 唐宋多名家 擅長畫猛獸 虎作神獸崇拜 紋飾流傳千年 虎的身影廣泛存在於玉器、青銅器、瓷器等藝術品中。上左圖為商代玉虎,上右圖為西周召伯虎簋;下左圖為玉虎頭,下右 圖為虎形銅帶鉤。 網上圖片

RkJQdWJsaXNoZXIy MTMxNzkz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