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P20230602

十年前,騙子們的技術還是裝成殘疾人,在天橋 過道吆喝乞討,賣慘還是個體力活;十年後,一切都 不用那麼費力,網絡乞討,全靠一個個悲慘又動人的 故事,以及秒殺影帝的演技。 滿臉皺紋、老實巴交的農民爺爺,穿着破爛的衣 裳,哭着說自己家又大又甜的蘋果賣不出去,爛在地 裏,只要9塊9人民幣包郵;體面的老闆,在辦公室默 默抹眼淚,因為疫情原因,原本是要銷往海外的蠶絲 被被退單,發不出工資,原價499元,現價99元;堅強 的寶媽,被老公拋棄,帶着3個孩子頑強拼搏,就靠着 在網上賣點面膜維持生活,希望大家支持一下。當人 們看到這些勵志故事、悲慘人設,總會被感動的一塌 糊塗,不由自主地下單支持,似乎“只要人人都獻出 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或許剛開始時,這些在網上哀嚎的的確是有難 之人。但當更多雙眼睛發現這樣的方式可以促進銷 量,帶來財富,就意味着“劣幣逐良幣”。惻隱之心, 成了互聯網上最被廉價利用的東西。 比如很多人或許都在不同農產品的圖中,見過這 個大爺——一位“專業滯銷戶”,他滿臉倦容、眉頭 緊鎖、惆悵地看向遠方。 其實並不是大爺倒楣,種啥啥滯銷。完全是因為 這張蒼老的臉,被一些電商賣家拿來編造故事,引誘 消費者購買產品。“水果滯銷”、“爛在地裏”、“心急 如焚”、“走投無路”......這些都是賣貨的噱頭, 比這 更過分的是,利用同情心賣貨也就罷了,價格竟比同 類產品高,質量也不好,有很多壞果爛果。 大爺到底是誰?水果到底有沒有滯銷?後來,照 片的拍攝者也忍無可忍,站出來發聲維權。 其實大爺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開心地和老伴 兒種點蔬菜,過過日子,並沒有什么滯銷的故事,這 張看向遠方的照片,也不過是一個無意間地抓拍。 但就是這樣一張圖,成了刻意地消費苦難,也是 赤裸裸的慈善詐騙,而真正滯銷的貧困戶,也流失了 得到幫助的機會。 久而久之,人們對慈善詐騙的甄別能力越來越 高,隨後另一種消費苦難的模式便出現了,既然負能 量不買賬,那就轉行正能量。 當代魔幻現象之一就是苦難不再是單純的苦難本身,而成了熱度變 現的商業行為。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但一旦被利用了,就總感覺 不是滋味。人們真正害怕的是那些根本沒有悲慘遭遇的人,卻把苦 難做成了生意,編造出一個個故事,把大眾的善心當做提款密碼。 很多人或許都在 一些短視頻平台上, 看到過這樣一些“正 能量”視頻。貧困卑 微的老人和殘疾人, 無人贍養、無家可 歸,住在破房子破洞 裏,以撿垃圾為生, 悲慘至極;或者穿着破爛的高齡老人,在烈日暴雨中 賣菜,無人問津,實在可憐......並配以煽情的音樂,讓 人頓生憐憫之心。 情緒渲染到頂點時,善良的視頻博主就會如天 降神兵,扛着米麵糧油去看望這些孤寡老人,給他們 做飯打掃,或者衝上去把賣菜老人的所有菜都買下 來,還要多塞一兩百塊錢。 老人們一般都感激涕零,而視頻博主一臉憨實, 不圖任何回報,來一句:“宣傳正能量,都是我該做 的!” 這樣看上去樸實無華、沒有任何盈利點的帳號, 在賺走觀眾一把鼻涕眼淚的同時,也收割了數百萬乃 至千萬級的粉絲。 一人成功,萬人模仿,不難發現,社交平台上,類 似的“正能量”帳號正在越來越多。天下熙熙,皆為 利來,“正能量”背後的團隊,看似無欲無求,其實早 已賺得盆滿缽滿。 收益率令人咋舌 買些送給老人的米麵糧油、衣服鞋子,成本不 過幾百元。但別忘了,借此積累的數量巨大的粉絲卻 是個寶藏。一般來說,這樣量級的一個帳號,開一場 兩小時的直播,只需一個晚上就能達到一個普通白 領一年的收入。在相關平台上查詢,一個此類型大 號,一條廣告的報價少則三五萬,多則十幾萬。200萬 粉絲的帳號,轉讓價格也達到200萬以上。 這麼一算,大家也就清楚了,所謂“正能量”,其 實就是帶着商業變現目的的慈善,是一種魔幻的流 量獲取途徑,做好事只是流量模式中的一環,最終目 的是為了盈利。 雖說慈善的性質多少變了味兒,也不知通過拍 攝老人慘狀賺來的錢有幾成用在了老人身上,但也很 難去否定他們。因為他們也算實打實幫助了老人,或 許少了他們關注,這些貧困老人的生活會更加拮据。 看着老人們受助後的笑臉,網友們也就睜一隻 眼閉一隻眼,為這樣的行為買單。如果說,正能量帳 號還算是良心帳號,有一些人,則純粹是在用孤寡老 人蹭熱度。 一邊不停地發些農村裏孤寡老人、貧困婦兒的 視頻吸引關注,但當熱心觀眾詢問地址、想要幫助 時,卻並不理睬,在積累一定的粉絲後,則轉賣帳 號,什至直播帶貨起來。 別人的慘狀,只是這些人眼裏賺取熱度的工 具。當苦難也被拿來過度消費,真誠便所剩無幾。互 聯網的發展讓信息傳播蔓延,個體的故事和命運在 這場科技變革中被影響和改變。苦難得以被善良拯 救,讓我們看到人性的閃光。只是,當流量與金錢利 益掛鉤,愛與慈善也變得複雜,如果苦難能掙錢,就 不能不排除有人砲製苦難,當善良因此被一絲絲耗 盡,我們也必將承擔社會冷漠的代價。 慈善的目的是純粹地輸出博愛,而商業則是聚 斂財富,這本是背道而馳的兩件事,卻被四不像地糅 雜在一起,“慈善商業”,成了中國互聯網下的特色魔 幻產物。 天下 神州 CANADIAN CITY POST 以正義之名消費苦難 “商業慈善”寒了人心 很多所謂的“慈善家”會到大涼山拍攝視頻。圖為大涼山 的拉木覺村村民在收割莊稼。 新華社資料圖片 大 爺 被 一 些電商賣家 拿來引誘消 費者購買產 品。 網上圖片 19 CANADIAN CITY POST 都市報 2023年6月2日

RkJQdWJsaXNoZXIy MTMxNzkz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