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P20230317

教育 副刊 CANADIAN CITY POST ● 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 ——贈李商隱之一 故事講了一半主角便曖昧地笑了,我的 鄉音如囈語早已分不清平上去入 雲飛離天空就再也找不到棲所 水無處可去只好痛擊兩岸,震得 地球在我懷中時睡時醒 歸途比天涯還要渺不可及 夢曾多次在窗外偷窺,有些心事 不得不說,又不 宜說破 秋雨淅瀝本就是纏綿的陷阱 (賞析) 洛夫詩作的“魔幻”意象在《石室之死亡》 登上極致。此後就漸趨“平淡”,取材雖然很“人 間”很“平民化”,但變化意象的功力,仍在不 少詩篇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石室之死亡》之後,值得一提的是他對 隱題詩、唐詩解構和長詩的開創。 雖然這些開創,創意的成色不足,但在新 詩的領域,洛夫憑藉創作的“魔力”。仍開創了 獨特的風格。例如隱題詩,其實就是傳統的藏 頭格,明朝學者徐渭(字文長)遊西湖,面對平 湖秋月勝景,即席寫下了七絕一首: 平湖一色萬頃秋,湖光渺渺水長流。秋月圓 圓世間少,月好四時最宜秋。將“平湖秋月”放 在句首成詩。洛夫是在1990年代初著力於創作 隱題詩,並結集出書。我個人最喜歡的就是這首 出自唐代李商隱的《滯雨》(滯雨長安夜,殘燈 獨客愁。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後兩句。 《滯雨》是一首羈旅詩,也就是羈留在外 面,無法回家,而滋生的懷鄉情緒,可以說是一 種鄉愁。在鄉愁的大方向上,洛夫雖然隱了題, 還是將詩意往這個方向帶,這個從第二句“鄉音 如囈語早已分不清平上去入”就可感受到,鄉音 總是讓人聯想到“鄉音無改鬢毛衰”,少小離家 老大回,中間隔的就是長長的時間,時間一間, 就形成了鄉愁。 “歸途比天涯還要渺不可及”,其實想來 很悲傷,天涯象徵流浪,歸途(回家)竟然比流 浪還難,任何在海外的華人必然感同身受,特 別是疫情期間。 洛夫詩賞析:隱題詩之〈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 文︰徐望雲 長城或許是中國最着名的歷史遺, 筆者曾去過幾次,有一次從箭扣徒步到慕 田峪,那應該較為接近長城的真實面貌,有 時手足並用,直上直落地攀援;牆體全是雜 樹,無落腳處,只能小心地從陡峭的牆垛邊 緣繞過。之前沒想到長城竟然這麼危險,這 段旅程對長城留下的印象很真實。 筆者的經驗與“到此一遊”差不多,但 因為對歷史地理話題有點業餘興趣,免不了 從這角度去看長城,關注就多了幾分。最近 見到厚厚的一冊《長城形態圖志》(中和出 版),有些意外,作者把長城還原到一塊磚 一塊石那麼細的元素,分門別類去解說。孤 陋寡聞如筆者,認為這是目前看過資料最 多、講得最細的一本關於長城的書。 對歷史地理有興趣的讀者,都會有個 大致的概念:長城是一個跨度數千公里的 防禦體系,也是中國歷史地理領域的一個 實體劃分。它同時包含着宏觀(文明分野和 勢力疆界)、微觀(建築)的要素,時間和空 間足夠漫長,在這個實體上印刻着很多問題 的答案和例證。筆者平日對長城的許多問 題,在這本書裏都找到了答案。 譬如,長城綿延數千公里,很多是建在 崇山峻嶺、人罕至的地方,在古代社會, 有沒有一個通行的施工指引來保證它作為 重要軍事設施的標準?書中有一篇章專門講 “長城的牆”,可見是既有統一,也有因地 而異。在明朝實行分段修築、分段管理,有 的地段用石,有的地段用土,還有的用磚, 但在一個範圍之內會有統一標準。而且,用 磚的地方,那些磚還是統一燒製,磚塊上 都刻印着官方 的印記。作為 重要“戰略工 程”的長城, 其管理也有當 時的一套標準 化。 以上只是略舉一例,本書500多頁,照 片有一兩千幅,皆標明地點,解說基本環 境。資料之豐富,是筆者迄今看到獨一無二 的。歷史遺的魅力之一是引發想像。走近 了,一磚一瓦的遺矗立在眼前,有人的好 奇心止步於“到此一遊”,也有人通過眼前 真實的磚磚瓦瓦,從零開始去了解,遺的 真正價值至此才會開始顯露出來,這本書 就是如此。 長城形態圖志 文︰歐本 21 CANADIAN CITY POST 都市報 2023年3月17日

RkJQdWJsaXNoZXIy MTMxNzkz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