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P20220930

教育 專欄 CANADIAN CITY POST 文︰鄒傳仁. 文︰劉瑩 放眼全世界動畫界,在中國,二十世紀初就有萬氏兄弟,抗日戰爭 還未結束就已經製作了《鐵扇公主》;美國當然以迪士尼歷史悠久、獨 佔鰲頭,新世代如皮克斯等亦不能忽視;日本除了宮崎駿等殿堂級大 師,整個動畫產業亦無比成熟,是日本輸出流行文化的主力、軟實力的 代表;歐洲動畫比較多實驗性、藝術性,探索很多題材與表現手法;至 於香港,動畫發展起步得較慢。 當然,香港是一個彈丸之地,和其他國 家的動畫業比較,無論從人力、財力來看, 都未免不公平,但之所以能作出這樣的比 較,亦說明了一個事實:香港基於自身獨特 的歷史背景,孕育出屬於這個城市自身的動 畫文化——儘管播下的這顆種子,還未完全 開花。 由香港三聯出版的《香港動畫新人類》, 書中訪談對象有十八個動畫製作單位,囊括了 近十多年來香港最活躍及最具代表性的動畫 人物,編者盧子英統稱他們為“香港動畫新人 類”。 這批“動畫新人類”不但掌握最優秀的動 畫技術,更各自有一套獨特的講故事方法,美 術表現亦各具特色。最難得的是,他們都在說 香港的故事,而且將這些故事訴說到全世界, 並獲得迴響。 盧子英本人亦是香港第二代的動畫人,從一九七○年代開始製作動 畫,遊走於獨立與商業之間,轉眼已經數十年,近年漸漸把重心由創作 偏向動畫的推廣、普及和教育。由他做訪談,最能問出香港動畫人的心 聲。 通過與不同動畫人的對談,這本書帶出了香港動畫的各個側面:為 什麼香港動畫難以如其他國家/地方般形成產業鏈?人才和資金的張羅 有什麼困難?在這樣的困境下,香港動畫人 如何在各動畫大賽中脫穎而出?是不是只能 走藝術短片、參展得獎的路?他們的成績 為香港動畫的出路帶來什麼啟示? 自從一九七○年代開始,經過一班有心 人的努力,香港動畫不但作出多元化發展, 而且成績斐然,作品充分發揮港式無限創 意,尤其近十年間,在國際極受注目,這都 是一班“動畫新人類”的功勞。 本書分為普通版和特別版,特別版有 四種專屬封面,分別由香港知名動畫人江 記(代表作品《離騷幻覺》)、Step C.(代 表作品《極夜》)、John Chan(代表作品 《癲噹》)、Stella So(代表作品《不老少 女》)繪製,另附一套十八張本書各受訪單 位的紀念卡,極具收藏價值,代表了香港 動畫的一個時代。 機緣巧合下帶領了一節特殊需要青年陶藝 課,課堂上各學生都非常專注,課堂助教兼準 教師上畢第一課後還告訴我:“我們終於明白你 為何那麼喜歡教不同能力和年齡的學生了,他們 都很真誠和好學,什至較我們更認真地學習。” 在正式上這堂課前,我當然會照慣例準備 PowerPoint,但一如我去不同學校或團體帶課 程般,教材往往多過需要應用的一些,且會因應 該班學生的能力,略作課程調整。因為這樣才 是因材施教,課程是死的,人是活的!教育是面 向人的工作。故觀課時,我常提醒學生我不是看 你背誦課程和“劇本”的能力,而是看你如何靈 活變通,因着學生能力、反應而調整教學法、策 略、流程和內容。教師在教學時自然流露的反 應、專業態度和用語,才是真正的“涵養”和“身 教”所在,才是構成精采課堂的主因。 儘管我以前也教過自閉症、亞氏保加症、 過度活躍症和唐氏綜合症的學生繪畫及藝術創 作,然而同一時間教近二十位不同症狀的青年 特殊學生,還是首次。所以當示範和開始教學 時,會仔細觀察學生反應和身體機能,馬上調 整教法,把主題收窄,分細步驟來完成練習, 並且讓部分熱心和能力略高的學生協助其他同 學,希望在創作的成功感以外,培育朋輩的協作 精神,結束課堂時,更善用當天陽光,讓他們明 白陶藝愛好者如何喜愛大自然,如何通過自然 方法風乾作品,才入窯焙燒成器。如此充實而互 動的體驗,成就了師生們愉快的一課!更高興的 是通過教學,令部分準教師們真正領悟到教學 相長的過程和互動教學的意義。 教學是有趣的師生成長過程,在風雨飄搖 而充滿未知的今天,做一位盡忠職守的教師 確實不易,願我們都能以正能量面對變幻的世 代,陪伴我們的下一代健康成長。容我最後借 用香港陶藝家曾章成友好的一段說話,勉勵諸 位:“我相信生命,生命是以愛為基礎,以智慧 來設計的,讓我們通過體驗而成長,故此在一 切事物的背後總藏着更深層的意義,而且永遠 帶着愛與善——即使看起來不怎麼像是美好的 事。”只要我們相信生命,才能用自己的生命去 培育每顆尊貴的年輕生命。 電郵:info@hksea.org.hk 香港動畫新人類 與特殊需要學生共同學習 24 CANADIAN CITY POST 都市報 2022年9月30日

RkJQdWJsaXNoZXIy MTMxNzkz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