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R_CCP_20220729

休閒 旅遊 CANADIAN CITY POST 在進行山鉾巡行前,大家可近距離欣賞一眾山、鉾的美 態。 每座大型山、鉾均重達十多、二十噸,是文化藝術的瑰寶。 受到疫情影響停辦兩年後,被譽為日本 三大祭典之一的京都祇園祭,終在今年 復辦。三十四台稱作“山”及“鉾”的 華麗花車,便在7月17日的前祭及7月24 日的後祭相繼登場,更精采是在今年大 家還可看見相隔一百九十六年再度亮相 的“鷹山”,自然教人更加期待。 文、圖:林逸 位列世界無形文化遺產 7月,在日本稱作“文月”;至於京都的7月, 則被視為祇園祭之月,因為由7月1日在市內各町 舉行的吉符入儀式開始,直至同月31日在八坂神 社可看見的疫神社夏越祭活動,令京都鬧市在 整個7月均瀰漫祇園祭的傳統氛圍,也讓這個日 本千年古都變得更具風情。 作為日本三大祭之一,祇園祭的起源,可追 溯至一千一百多年前的日本平安時代。話說在869 年,包括京都的日本多處地方均出現瘟疫,為除 病息災,以京都為基地的時任政府特別製作三台 神輿並放在八坂神社供奉,更着市內居民構建象 征日本全國六十六個地區的山鉾,再抬着山鉾在 市內巡遊祈福。時至今日,祇園祭不但已成為東 瀛頂級傳統文化盛事,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 為世界無形文化遺產,可說極具觀賞價值。 一直以來,祇園祭都被視為京都及日本最重 要的傳統祭典,可惜自新冠疫情出現後,過去兩 年的祭典活動均被叫停,幸好來到今年,祇園祭 的一眾主要活動包括前祭、後祭及宵山均告華 麗復歸,當中在7月16日晚上舉行的宵山活動, 今年便有多達三十萬人參與;至於在7月17日上 演的前祭,則吸引大約十四萬人夾道觀賞,也是 同樣熱鬧。 說到在7月17日的前祭及7月24日的後祭舉 行的山鉾巡行,便是整個祇園祭的焦點。 山鉾巡行,是由“山”及“鉾”構成,“鉾”是 高達二十五米、重約十二噸及由四、五十人拉動 的大型花車;“山”則分為兩種,“曳山”的結構跟 “鉾”大致相同,只是最上方的長矛狀裝飾便由 真木換成松枝,至於“舁山”則是僅重約一噸、由 十四人至二十四人抬着的小型花轎。值得留意是 數年前“重現江湖”的大船鉾,擁有懾人氣派。 闊別兩年 華麗再現 京都祇園祭 “山”及“鉾”除只用木材及繩索組建,更會飾以 古董木雕及華麗掛畫,難怪會被譽為“動之美術 館”。 在前祭,便有二十三台“山”及“鉾”參加, 由四條烏丸起步,逆時針方向沿四條通、河原町 通、御池通至新町通為終站,全程長約四公里 半,一般會由長刀鉾引領巡遊隊伍,並由船鉾作 為壓軸。 來到後祭,則可賞到另外十一台“山”及 “鉾”,巡遊路線卻由烏丸御池出發,順時針方 向經御池通、河原町通轉入四條通至四條烏丸 作結。亮點除卻北觀音山及南觀音山這兩台“曳 山”,以及數年前才再度現身的巨大船狀花車大 船鉾,今年更有自1826年被風雨破壞後便一直 “退隱”的鷹山“重現江湖”,肯定會掀起不少話 題。

RkJQdWJsaXNoZXIy MTMxNzkz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