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R_CCP_20220610

天下 專題 CANADIAN CITY POST 溫哥華年輕華裔醫生曾慧琳(Dr. Vivian Tsang)上月成功當選成為2022年“卑詩省社 區成就獎”(BC Achievement Foundation Community Award)得主之一。專科醫生、哈 佛就讀、獲獎無數、接受電視採訪、還順便環 遊世界50多個國家,曾慧琳就是華裔家長眼中 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而回顧自己的成長經 歷,曾慧琳表示一切也並非一帆風順,家長們 應因材施教,更不應把成功定義得過于狹隘。 出生于溫哥華的曾慧琳,父母皆來自香港。 她說,由于父母曾去英國留學,所以他們比傳統 的華裔父母思想更為開放,也給予了曾慧琳更 多的自由空間。 10歲遭網絡霸凌一夕成熟 曾慧琳小學5年級時,曾經遭遇過網絡霸 凌事件,她的電子郵件被人入侵,有人冒用她的 賬戶向同學發送可疑信息,這令周圍的人都不 跟她說話,這給年僅10歲的慧琳造成了很大的 心理創傷,也飽受沒有朋友的痛苦。然而,也或 許正是這一次不幸的遭遇,令她比同齡人更快 成熟,也在冥冥之中為她埋下了一顆種子,令 她未來立志要成為一名精神科醫生,幫助那些 有同樣不幸遭遇的人。 也是自那時起,曾慧琳就成為一名“全A學 生”,她非常專注于學業,自己給自己很大的壓 力。“以前父母周末去完教會就帶我去買菜, 但我後來跟他們說我不能去,我要馬上回家學 習”,曾慧琳說。 建議家長對子女因材施教 也正因為曾慧琳已經給了自己太多壓力, 所以父母對她更多地是做減壓的工作。“他們 總是鼓勵我出去玩,做些其他的事情放鬆身 心,明白你小孩的性格非常重要”,她說,“我 覺得家長應該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孩子要用 不同的方法。如果孩子已經給自己很大壓力就 為孩子減壓,如果孩子給自己壓力不足也可以 適當給一些壓力。”另一方面,她認為家長應該 把成功定義得更廣泛一些,每個孩子成功的方 法都可以不一樣。 網絡霸凌的經歷,也令曾慧琳更加注重公 平與正義。讀10年級時,她發現不止她一人曾 有類似的困擾,于是創辦了“希望倡議基金會” (HOPE Initiative Foundation),希望幫助有 類似經歷的年輕人,讓他們有機會發聲,也讓他 們明白自己也是很重要的。 年紀輕輕已去過50多國 曾慧琳還曾在加拿大建國150周年之際, 登上We Day的舞台發表演講,她說,希望讓 世界聽到年輕人的聲音,以及他們希望如何 塑造加拿大的下一個150年。她也曾在2016 年登上TED演講的舞台,主題是“歷史鑄造者 “(History Maker),向人們介紹“希望倡議基 金會”。 曾慧琳畢業于卑詩大學(UBC)醫學院,目 前在溫哥華聖保祿醫院(St. Paul's Hospital) 做駐院醫生(resident doctor),下一步的目標則 是成為一名精神科專科醫生。同時,她還在哈 佛攻讀“公共醫療”碩士。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品學兼優的曾慧琳, 同時也是一名環球旅行者,年紀輕輕的她,目前 已經去過超過50個國家。《星島日報》記者通 過網絡平台Zoom採訪她時,她正在耶路撒冷。 她說,旅行的確是一個很優越的事情,因為要 花不少的錢和時間,她亦很感恩自己能有機會 走過這么多地方,但同時她也認為旅行的確可 以令人受益匪淺,特別是一個人的旅行,要獨自 面對很多問題和困難,還可以了解這個世界不 同地方的人們有什麼需要,對年輕人而言是絕 佳的成長機會。 曾慧琳鼓勵年輕人應建立起“批判性思 維”的能力,她說,不論是什么人說的,都有可 能不是真的,年輕人應該獨立思考,然後自己 去找到答案。 哈佛畢業專科醫生曾慧琳:鼓勵年輕人建立批判性思維 ■曾慧琳榮膺2022年“卑詩省社區成就獎”。 受訪者提供 ■曾慧琳出席世界衛生組織活動。 受訪者提供 10 CANADIAN CITY POST 都市報 2022年6月10日

RkJQdWJsaXNoZXIy MTMxNzkz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