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P20221216

教育 專欄 CANADIAN CITY POST 二○二二年,是張伯駒先生逝世四十周 年,香港商務印書館特別推出靳飛所著的《張 伯駒的前半生》,詳述其半生傳奇。 全書分上下兩卷,上卷主要是張伯駒的家 族身世,下卷主要談他與文物結緣,開始收藏 的經歷。作者以其豐富的專業知識,在確鑿詳 實的史料文獻基礎上,用生動的筆墨描繪文化 奇人張伯駒傳奇的前半生,包括其父張鎮芳與 舊軍閥的緊密關係、創設鹽業銀行推動中國銀 行業發展,以及張伯駒從熱心政治,到投身文 化藝術領域並有所收穫、有所建樹的過程。 作者歷時二十年深入研究,論述和考證嚴 謹,令本書不但成為一部嚴謹可靠的人物傳 記,同時也是一部學術著作,具有重要的研究 價值。 書中截取了張伯駒生命中諸多場景,家 事沉浮、社會交往、收藏逸事、被綁滬上等都 一一鋪展,許多細節是此前讀者所不了解的, 甚至是不為世人所知的,還原了一個完整、多 面、深刻的張伯駒。更藉張伯駒的生平,勾連 近現代文物史、戲劇史、政治史、經濟史、銀行 史,特別是展現現代金融業對戲劇發展、文物 保護的影響。 張伯駒撰有《叢碧書畫錄》一書,著 錄了自己收藏過的歷代名家字畫,總計有 一百一十八件之多,除了蔡襄的《自書詩冊》 以外,還有西晉陸機《平復帖》、隋展子虔《遊 春圖》卷、唐李白《上陽台帖》、杜牧《張好好 詩》卷、宋范仲淹《道服贊》、黃庭堅《諸上 座帖》、趙佶《雪江歸棹圖》卷、元錢選《山居 圖》卷等等,都是在中國古代藝術史上佔有重 要地位的國寶,價值無法估量。 由此可見,張伯駒被稱為“天下第一藏”, 可謂名副其實。對於這些斥巨資購藏並用心血 保護的法書名畫,張伯駒並未視為一己之私 產,也沒想過靠倒賣文物發財,而是將它們當 作全民族的文化遺產。從一九五○年代起,張 伯駒陸續將收藏的書畫名捐獻給國家。這 些捐贈,也正兌現了張伯駒“予所收蓄,不必 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則 是予所願也。今還珠於民,乃終吾夙願”的承 諾。 畫家黃永玉曾為晚年張伯駒畫像,題為 “大家張伯駒先生印象”。縱觀張伯駒先生頗 具傳奇色彩的一生,以及他在詩詞、書畫、京 劇、文物鑑藏等諸多方面的建樹,這“大家”二 字,應是最貼切的評價了。 我的同事Elsa,有兩個資優兒子。兩個孩 子只有五、六歲,非常活潑,對事物充滿好奇 心。媽媽對着這對寶貝,真是頭痛不已。 Elsa知道兒子對廚房的火爐很有興趣, 還有電掣插蘇。她結果把心一橫,吩咐孩子 走進廚房,然後逐一拉他們的手去碰那個正 炆着牛腩的鍋子。兩個小孩不用一秒時間, 就連忙把手縮回去。“原來真的好熱啊!”兒 子說。自此之後,他們就對廚房的火爐興趣 驟減。不用媽媽吩咐,廚房已經自自然然成為 這對幼童的禁區。 Elsa看到這招有效,又捉住兒子的手指 往電掣孔中接觸一秒,兒子被電流稍為刺激了 一下,感覺當然不舒服。自此兩兄弟再不會偷 偷玩電掣。 Elsa是一個變態媽媽?事實上,這就是 出名的“禁果效應”,前蘇聯心理學家普拉圖 諾夫寫過一本書,特意提示讀者請勿先閱讀 第八章第五節。有趣的是,絕大多數讀者採取 了與作者告誡相反的行動,先讀了第八章第 五節。心理學家這一個小玩笑,正正展示了什 麼是“禁果效應”。 “禁果效應”的心理基礎有兩種,一是 逆反心理,另一是好奇心。人們傾向對自己不 了解的事物產生好奇,所以禁書就愈禁愈多 人用盡方法想得到。這種例子在生活中比比 皆是,例如歐洲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把王爾 德、勞倫斯、沙特等人的作品列為禁書,結果 非但沒有使這些作品銷聲匿,反而是他們 的聲名大噪。即使許多原本並不了解這些作 者的人,也開始偷偷摸摸地傳播這類書本,當 局的禁止手段愈嚴厲,這些書在民間就愈受 追捧。 逆反心理則基於人們有偏向掙脫束縛、 追求自由的基因。這些都是人類與生俱來的 本能。很多時候,既然禁止起不到任何作用, 反而會事與願違,何不像El sa一樣,與其堵 塞,不如疏導,“強制”要小孩子嘗試,疏導了 他們的好奇心,然後讓他們親身體驗為什麼 火爐和電掣是危險的。 “禁果效應”還會帶來一個副作用,禁 止行為也會令原先對此並不感興趣的人產生 逆反心理和好奇心,反而蠢蠢欲動地品嘗禁 果。 電郵:info@drmiao.com.hk 張伯駒的前半生 禁果效應 文︰樂之 文︰苗延琼 24 CANADIAN CITY POST 都市報 2022年12月16日

RkJQdWJsaXNoZXIy MTMxNzkz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