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P20221125

天下 神州 CANADIAN CITY POST 人情社會隱性行為 文字討好悄然流行 據《鯤鵬計划》報道,所謂的“文字討好 症”,顧名思義,就是人們在網絡上用文字聊天 時,會精心選擇辭彙,習慣性地加一些語氣詞, 顯示出自己的熱情和誠意,讓對方感覺到一種 輕鬆愉悅的舒適感。親、您、寶寶、老師、老鐵、 家人……均是這種現象中常用的辭彙;哈、呀、 嗷、哇、啦、喲、滴……均是這種現象中常用的 語氣詞。 中文辭彙的語義博大精深,僅僅就“討好 症”這三個字來看,就隱含着一絲不易覺察的貶 義。討好,無非就是因雙方地位的高下不同而 處在下位者的一種獻媚姿態,以博取對方的好 感與同情,以期更進一步的關係和交往,或者在 未來的某一天從高位者身上獲得一些生活與工 作上的安排與好處。 一個無欲無求的人是不會討好他人 的——可是這種人鳳毛麟角,但是相反的情形 下則不然。這是自古就有的現象,並非到了網絡 時代才有。 對這一現象的熱議,自然分成兩派。一派 認為“文字討好”是社會交往的需要,這種說法 引起不少人的共鳴。尤其是那些在職場上打拼 的年輕人,幾乎是在網絡世界中生長起來的,從 QQ時代就開始的各種表情包,充斥着TA們的 社交語言,在這種習慣性的行為中,用各種語氣 詞來助力自己的語言交流,已經成為自然現象。 從這個角度看,文字討好症的出現,首先得 益於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生活節奏的變 化,讓人們的交流方式發生了質的變化,線上聊 天成為人們溝通的主要工具。 過去人們除去在現實生活中面對面交談, 頂多用固定電話交流。人在說話時的語言音調, 表情和身體動作,能表現出豐富的隱性含義或 行為暗示,影響到傾聽者。 文字交流的時代到來後,這些東西都被乾 “文字討好症”作為社會交往的一種隱 性行為,近期因某脫口秀演員一句“你 們有沒有微信文字討好症”,讓這個詞 衝上了熱搜。網友的熱議讓不少人如夢 方醒:“難道我平平常常的說話中夾雜 着討好他人的心態?” 巴巴的漢字取代,如何讓 交流的場景變得豐富,組 織語言和符號來充分表達 自身的訴求,就成為一套 值得研究也確實存在的現 象。 面對不同的交流對 象就是面對不同的社交場 景。比如戀人之間的文字 交流,必定有自己的特性, 現實生活中說不出口的辭 彙,在螢幕上打出來就增 加了情感的成分和親密無 間的感受,“寶寶”、“抱 抱”、“親親”、“安”等詞 彙自然而然地反復出現。 與此同時,對那些值得尊敬的長者和地位 比自身高的人,用一個“您”開頭,加一些尊重的 語氣,似乎是約定俗成的現象,就是在現實生 活中,我們何嘗不是如此呢?應該說這是正常 的社會現象。 但是也有人認為文字討好症是一種不良的 社會現象。比如上來就把對方稱作“親”,這在 很多人看來就有些缺乏分寸感和進退感,這也 是正常的心理狀態。 但是,中國畢竟是個人情社會,從古至今, 我們就極為重視人際交往中的各種關係的調 節和融合,以便彼此之間能有效地進行社會聯 繫,共用各種資源,彼此互助。 人要孤獨地生存是很艱難的,以互助的方式 彼此扶攜也算是中華民族傳統社會遺留下來的 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個人很難完全置身這種傳統 之外。人情社會的主要特徵就是一團和氣,款款 地交流,溫情地問候,都是少不了的交往手段。 用討好的語氣與人交流,有時候不僅是個 人喜好,什至是集體喜好。在傳統的線下交流 方式中,一直存在着語音討好症,這可算是人們 進行情感交流的添加劑。雖然不能用“看人下菜 碟”這麼貶義的方式來形容,但針對不同的人, 針對不同的交流場景,自然會有不同的態度。 最簡單的例子,對那些職場上的銷售人員, 有一個“陌拜”的工作方式,要去大膽地約見自 己不認識的客戶,並試圖說服對方成為自己的 產品用戶,這時候,如果不用一萬分的熱情來表 達自己的訴求,等待你的命運當然是失敗和挫 折。但是,過分的熱情針對大多數正常交往的 對象肯定是不合適的,會讓對方感覺到表情和 會意上的錯覺。 所以,無論討好症也罷,冷漠症也罷,都是 針對不同場景和不同對象出現的自然交流現 狀。一個人不可能對所有人都患上“文字討好 症”——對他的父母親人鐵桿兄弟肯定是比較 直接隨意的交流方式;一個人也不可能對所有 人患上“文字冷漠症”——除非是兩個感情破 裂正處於彼此厭惡情緒中的戀人或反目成仇的 親友。而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社會現象。 當代人在網絡聊天時會儘量讓自己表現得話語柔軟、態度溫和、情緒積極。 網上圖片 有網友總出一套萬能話術,即便對話題不感興趣也能做出不傷 人的回復。 網上圖片 20 CANADIAN CITY POST 都市報 2022年11月25日

RkJQdWJsaXNoZXIy MTMxNzkz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