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P20221028

教育 專欄 CANADIAN CITY POST 文︰樂之 文︰黃思琪 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簡稱港九大 隊)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是香 港淪陷期間唯一一支成建制、由始至終堅持 抵抗的抗日武裝力量。今年是港九大隊成立 八十周年。為了讓香港市民和內地群眾更深入 認識港九大隊的歷史貢獻,香港商務印書館 隆重推出《港九大隊志》。 《港九大隊志》是香港第一本軍事志,也 是迄今為止有關港九大隊歷史最詳盡的學術 著作,由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歷史系教授、 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主任、立法會議員劉 智鵬,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 員、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高級研 究員劉蜀永教授,兩位香港史專家主持編修。 書中記載了港九大隊經歷的大大小小六十一 次戰鬥,並為一百二十八位老戰士或與港九大 隊有關的鄉民立傳,還記述了三十七處港九大 隊抗戰遺址的歷史與現狀。 此書主要依靠當時參與者或其後人的回 憶錄編寫而成,大致細節完整可靠,並通過尋 找原始資料,包括英方檔案資料、日方戰犯資 料等補充解釋缺失部分。為尊重原來的作者, 誤差並沒有在書籍正文中修改,而是使用加 註解的方法,保證讀者閱讀起來通順流暢。 港九大隊成立八十周年之際,《港九大隊 志》的出版有着不同凡響的歷史價值和現實 意義。這支由中共領導、香港本地居民組成的 隊伍,是一個英雄的群體和壯烈的存在,為抗 戰勝利、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以及香港 文化建設作出了多方面的重要貢獻:他們通過 靈活機動的游擊戰,嚴重地干擾了日軍的戰略 部署;同時進行了包括秘密大營救、七百餘名 國際友人營救和與盟軍的情報合作等工作。 這一段歷史,理應記載在中共黨史、中國抗戰 史和香港發展史中,使香港的文明之火薪火 相傳。 據作者分享,在調查研究階段發生了很多 令人動容的故事。因為以前沒有為戰士、鄉民 立傳調查過,也沒有對遺址詳盡系統介紹過, 為了專家們上山調查方便,村民提前把上山道 路的樹砍掉,體現了村民對港九大隊的重視 與愛護。戰鬥中,十二位志士犧牲,但回憶錄 記載中只有八位的名字,是港九大隊後人黃 俊康先生後來在拍賣中,買回被家人賣掉的 大嶼山中隊戰士的書信,才得以完整了志士名 單。 《港九大隊志》是高校學者和愛國團體 合作的成功案例,得以讓研究成果走向社會, 推動港人對中共黨史的認識。這提醒年輕一 代注重香港本土的歷史,並告訴廣大讀者,是 港九大隊的戰士們,用血肉之軀,保護了這一 方熱土。 筆者任教的學校,最近參加了由中國宋慶 齡基金會等機構主辦的「我的民俗相冊」上 交流活動,同學除了可以與內地的中學生配對 交流外,亦有幸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以直播 形式,將館內的展品介紹給內地的學生,最後更 以榫卯工作坊作結。 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人發現了木材的柔韌 性,可以讓木構件凹凸部位相連結合,並承架 起屋頂的重量,這就是最基礎的榫卯結構。中 國傳統建築和家具都以木結構為主,凸出的部 分稱為榫,而凹進的部分為之卯。大部分中國 的傳統建築皆以此方法建造,包括為人熟悉的 故宮。故宮是世界上現存以木結構為主的古代 宮殿建築群,以斗拱結合飛檐翹角,襯托出紫 禁城的氣派。而斗拱是一種較為複雜的榫卯結 構,在縱橫交錯中形成,並將外層的桁檁挑出, 令到出檐的部分更加突出。 榫卯的結構由過往發展到現今共有八十一 種,以榫卯建造的樓房能使用幾百甚至上千 年,比起以鐵釘等方式所連接的更加結實耐 用,但這對於香港的學生來說甚為陌生,不論在 課堂,還是書本中,都較少提及這種傳統國粹。 工作坊以魯班鎖作教材教授榫卯特色,講者除 了講解榫卯的結構、功能和特色外,亦提及當 中的美學——嚴謹有序的結構美和對稱的造型 美。而學生在動腦筋將木組件合併時,亦深深感 受到榫卯背後的匠人精神,由工匠全手工雕琢 而成的木組件,有效地利用了木的特性,達到 實用和美觀的統一,當中亦帶有「天人合一」的 哲學思想,不加任何額外組件,呈現木材最天 然的狀態。 或許因為時代轉變,不少傳統的工藝亦漸 漸被科技取替,開始面臨着失傳的危機。作為 教師,不妨在課堂中嘗試加入與傳統工藝相關 的課程,除了教授技巧和美學外,更可以與學生 分享當中所承傳的匠人精神。一雕一琢而成的 木作,背後所反映的不止是工匠的手工,更是當 中代代相傳下來的精神及堅持。 電郵:info@hksea.org.hk 港九大隊志 傳統工藝與匠人精神 26 CANADIAN CITY POST 都市報 2022年10月28日

RkJQdWJsaXNoZXIy MTMxNzkz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