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P20220826

天下 神州 CANADIAN CITY POST 下轉頁20 種植農作物需人工操作 怕澇又怕旱 農學生辛勤勞作 日復一日無假期 今年夏天,雲南農業大學學生丁習功拍 攝的“招生減章”視頻火了之後,農學 生們苦中作樂的形象刷屏網絡。多位農 學生透露,他們中很多人都有記錄農學 生活,不是為了幽默逗趣,是為了讓更 多人真正了解這門學科。 這個暑假,李峰又在種植基地度過了。夏 天比平時更忙,想要放假,玉米不允許。新黃河 報道稱,李峰是青島農業大學的研究生,專業 方向是玉米育種。夏天在青島、東營、淄博,冬 天在海南。5月底在北方的基地翻土,機械化操 作,緊接着是播種。7月除草打藥,8月授粉,10 月收穫。人工收完玉米後進行晾曬,記錄玉米 穗的成長情況,整理種子。12月到次年3月,導 師帶着他們在海南種玉米。12月種,次年1月授 粉,3月收穫。他數了數自己的“排期表”,一年 下來,幾乎沒有完整的長假期。 這幾天,李峰的主要工作是給玉米“說 媒”。玉米的雄穗有花粉,雌穗有花絲,在花絲 長出來之前,給玉米套上紙袋,“防止玉米自由 戀愛。”後續,將對玉米進行人工授粉。 作物,是農學生心尖上的寶貝。今年剛入 夏時,種植基地旱情嚴重,李峰一度擔心播種 完畢後是否有水灌溉。後來發現雨季將來,為了 趕上珍貴的降雨,他們加班加點,終於趕在第 一場降雨前,將30畝地的材料點播完畢。後來 的日子,青島一連多天下了多場大雨。“是真沒 想到,種植基地澇了,玉米長得還沒蔥高。” 李峰看着一片狼藉的種植地,寫滿了“延 畢”。“做農業真難,怕澇又怕旱,颳場大風,心 都跟着顫。”他的玉米地由於地勢較高,還算是 保住了,其他同學可就沒這麼幸運。李峰導師的 15畝田地也沒有倖免,過半作物已經澇死,“炎 炎夏日,心是真涼。” 李峰本科專業學的是機械,研究生跨考到 農學。在農田裏種地做研究會很辛苦,他在報 考前已有心理預期,等到真正投入到日復一日 地耕作生活中時,還是有些“意料之外的累。” 而對於本科就讀於山東農業大學的周默來 說,四年的農學時光,已經習慣於土地裏的生 活。他剛考上本校研究生,同樣沒有暑假。農學 分為兩大方向,栽培和育種。他選擇了栽培方 向中的玉米栽培,通過預測氣候,做出相應的 措施,核心目的是讓作物高產。 周默說,李峰認為農學生活的辛苦超出預 期,與他選擇的育種專業有關,相比之下,栽培 方向稍微輕鬆一些。 這個暑假,周默住在學校對面的農場裏。 每晚對實驗結果進行複盤後,第二天一早,坐 一小時車,到自己的試驗田裏噴灑溶劑。夏天 是玉米生長的季節,在地裏幹活、取樣、保存樣 本。冬天時,周默不用像李峰一樣到南方育種, 地裏的活不多,他可以在室內做實驗,分析資 料,擁有較為完整的寒假。 火出圈的雲南農業大學學生丁習功視頻 中,出現了不少大型機械,其實,在農學生的實 際生產中,機械化程度並不高。例如,在周默為 玉米噴農藥時,可以運用無人機進行噴灑。然 而,大部分時間,都需要他自己進行人工作業。 育種專業的農學生,機械化程度更低。以李峰 的玉米育種方向為例,播種和授粉都需要人工 作業,“每一個品種播種三五米,每一行又不一 樣,需要分開播種。播種時,拿着點播器一行一 行地操作,劃社區點播。” 在實驗過程中,還會做許多“無用功”。去 年,李峰和同學們在海南配了1000多個品種, 每個品種需要種植三行。因光照、土地肥力不 同,收穫時,只會收取其中一行,“相同的材料, 中間這行被保護在中間,實驗結果相對來說更 準確一些。”李峰說,同樣的品種播種三行還算 是少的,更多時候需要播種九行甚至更多。 為玉米配種時,露水重,不能太早下地。早 上8時開始,忙碌到下午4時。持續20天下來,活 不重,但很累。去年,李峰在海南過的年,濕度 大,濕疹持續了整個冬季。紫外線也強,防曬袖 套和手套之間的空隙沒有做好防曬,後來變成 一副“黑手鐲”,“在田地裏又悶又熱,都是咬 牙堅持,確實很辛苦。” 育種方向的農學生,即便是冬夏不停耕 種,短短幾年的研究生涯,也很難獲得成果。新 品種的誕生,需要數年的試錯過程。 李峰形容,自己只是培育新品種的開局 者。他的導師做育種20多年,共培育出兩個國 產新品種。 農業大學的學生一年基本在種植基地度過,圖為一名大學生在農莊查看紅薯生長情況。 新華社資料圖片 18 CANADIAN CITY POST 都市報 2022年8月26日

RkJQdWJsaXNoZXIy MTMxNzkz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