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P20220819

上接頁20 天下 神州 CANADIAN CITY POST 科考員為“水中大熊貓”尋卵 每年10月中下旬左右,一批來自中國水產 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瀕危魚類保護學 科組的中華鱘自然繁殖監測科考隊員,都會在 長江湖北宜昌段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待上2個多 月,進行葛洲壩下游中華鱘產卵場中華鱘繁殖 種群規模和繁殖活動的野外監測。 鱘魚是魚類中最瀕危的類群之一,被稱 為“水中大熊貓”的中華鱘曾是長江重要的漁 業資源,但由於過度捕撈和環境污染,特別是 1981年葛洲壩的修建切斷了其到長江上游繁殖 的洄游路線,嚴重影響了中華鱘的自然繁衍。 中華鱘為江海洄游型魚類,在大海中生長 發育,在長江中產卵繁殖。該物種起源於白堊 紀,距今1.4億年。牠們是海洋與河流資訊和物 質交流的重要紐帶,也是海洋和河流生態狀況 的重要指示性物種。1988年,中華鱘被列為一 級重點保護野生生物,2010年又被世界自然保 護聯盟列入極度瀕危物種。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壩壩下江段是目前唯一 已知的中華鱘產卵場。為能追尋這種古老生物 的活動軌跡,2016年葛洲壩下游曾啟動野生中 華鱘科研捕撈。2020年12月22日早8點,長江 水產研究所瀕危魚類保護學科組的組員們在船 艙裏吃完早飯後,穿上救生衣,登上科考船,開 始了一天的科考監測工作。 留在岸邊漁政船上的“食卵魚解剖”組將 進行第一項考察任務。在特許捕撈的情況下, 當地保護中華鱘和江豚的巡護隊從水裏收起此 前下好的漁網,這些捕撈上岸的魚,將進行一 次科學解剖。當時,入職長江所不久的周芷芸 第一次到宜昌駐點科考。作為此次食卵魚解剖 的“操刀手”,她要對這些大大小小的魚進行解 剖和生物學辨識。她通過觀察魚的性腺狀況、 腸容物,分辨魚的年齡、性別、性成熟度、進食 狀況等。 但實際上,他們期待的是在魚的腸容物 裏,發現如同綠豆大小、形色相似的中華鱘卵。 這次打撈上來的魚要比前幾日多,科考隊員楊 海樂說,隨着長江宜昌保護區水域禁捕的推進 落實,2020年宜昌江段的單位漁獲量較2019 年有所增加。 遺憾的是,這一天科考隊員也未發現中華 鱘卵。在宜昌江段做了多年巡護工作的巡護員, 大多數是本地的老漁民,他們和這片水域早已 產生了感情。此外,對水域極其熟悉,也讓他們 能更好地配合科考隊員們工作。“以前魚多,什 么魚都有,捕魚的人也多,什么樣的網也有,現 在魚少了,很可惜。”王東春說的這些,是他親 身經歷過的,而這些如今已成回憶。但王東春 也說,“這兩年要比前幾年好些,魚變多了。” “2016年,王東春他們在葛洲壩下游發 現了中華鱘卵,那一次還挺多。”一名科考隊員 說,但之後就再也沒有發現了。據初步統計, 1981年至今人工放流了超800萬尾中華鱘。從 某種意義上說,增殖放流延緩了中華鱘物種滅 絕,但效果並不明顯。 長江流域分布着4300多種水生生物, 其中魚類400多種,長江特有魚類170多種; 擁有白鱀豚、中華鱘、長江鱘、長江江豚等 國家重點保護水生生物12種。近年來關於 長江江豚的好消息不斷傳來,3月,長江武 漢金口段發現江豚躍出水面,來回翻轉跳躍 追趕嬉戲;4月,長江武漢段有江豚浮出江 面數十次;5月,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揚子洲 鎮漁業村贛江水域,有成對江豚躍出水面。 長江江豚是長江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 重要指示物種和傘護種,具有重要的保護 地位和研究價值。2013年,長江江豚被列 為“極度瀕危”,2021年成為國家一級保護 動物。2017年,長江江豚科考結論顯示共有 1012頭,其中長江幹流445頭、鄱陽湖457 頭、洞庭湖110頭。目前,江豚數量大幅下降 趨勢雖然得到遏制,但其極度瀕危狀況沒有 改變。 江豚的保護工作已全面展開,也取得了 一定進展。其中,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 家自然保護區的江豚遷地群體,已從1990 年的5頭增長至2020年的80頭,湖北何王廟 保護區的江豚群體也達到2020年的15頭。 為有效執行長江江豚拯救計劃,各部門正 推進科學研究,建立監測和保護體系。與此 同時,新一輪長江江豚大型科考將在今年內 啟動。 “禁漁計劃”未從根本上解決影響 白鱘宣布滅絕,讓長江生物系統現狀再次 引起外界的擔憂。長江中的白鱀豚、白鱘、中 華鱘、長江鱘,都是1990年代三峽水壩救魚的 主要對象,中華鱘還是1980年代葛洲壩救魚 的唯一對象,如今在長江裏都很難見到了。 “說白鱘是‘中國淡水魚之王’,科學上是 不嚴謹的。”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黃真理表示,白鱘是洄游型魚類,屬於江海洄 游型中的淡水雙向洄游型,需要在江海之間洄 游,在洄游通道上建設水壩且不修建過魚設 施,意味著牠們的生活史完整性被破壞了。 黃真理研究長江魚類保護30年,他認為 應該創新保護理論,包括梯級水壩影響中華鱘 和其他洄游型魚類的機制、幼魚放流過程中的 動力學機制及其死亡率影響因素等。其次,要 創新保護措施,研究各種可能的工程或非工程 措施,並全面評估和改革人工繁殖放流。 政府近年來出台了多項拯救行動計劃, 其中影響較大的是農業農村部於2020年發布 的“長江十年禁漁計劃”。但短期內,長江流 域的人類活動影響問題很難從根本上得到解 決。 為補充種群資源,人工繁殖的中華鱘被流放入長江。 資料圖片 江豚頻現躍出水面 大幅下降趨勢遏制 22 CANADIAN CITY POST 都市報 2022年8月19日

RkJQdWJsaXNoZXIy MTMxNzkz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