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R_CCP_20211210

教育 英文 CANADIAN CITY POST 文︰子慧 Persuasion是the action or process of persuading someone or of being persuaded to do or believe something,說服。Persuade是 動詞,例如︰The salesperson tried to persuade me to buy his product.(推銷員希望說服我買他 的貨品。) 看到persuasion這個字,便會聯想到推 銷、廣告,因為它們的目的都是persuade顧客買 產品或服務,但persuasion涉及的東西其實廣泛 得多,可以說包括生活的每個範疇。 軟硬兼施 父母教孩子,很多時都要改變他們的行為, 做某些事,不要做某些事,這就關乎persuasion, 要per suade的對象是孩子,老師的職責都是 一樣。我們和朋友、同事的交往,很多時都涉及 persuasion,你想說服想吃中餐的朋友到西餐 廳,那亦需要點persuasion。 Persuasion有很多方法,有硬有軟,“你不跟 我吃西餐,以後不要再找我!”這是威嚇,自然就 是“硬功”,但就算今次得逞,這些“粗暴”式推銷 法總會有些不良後果,或甚至得不到想要的效果。 “軟功”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利誘。市民防疫注 射意欲低,就用車用樓用獎金“促銷”,當然在這 些生死攸關的事情上,亦需軟硬兼施,例如不打 針就可能職位都會丟掉。但有專家說,還有一種更 高明的軟功,叫nudge。 N u d g e是動詞,解p r o d ( s o m e o n e ) gently with one's elbow in order to at tract attention,輕推,亦解coax or gently encourage (someone) to do something,悄悄推引起注意、 哄勸。Nudge用作名詞也是同一解釋。"Nudge theory"是University of Chicago經濟和行為科學 教授Richard Thaler提出,即"positively change other people's behavior (or your own) by using motivational(激發積極性的) techniques most people respond to - such as the need to fit in with social norms." Thaler在行為經濟學的貢獻, 令他贏得二○一七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巧妙布局 什么的persuasion手法才算是nudge?可以 如何應用於現實生活呢?另一位行為科學學者、 How to Change: The Science of Getting from Where You Are to Where You Want to Be的作 者Katy Milkman有這樣的解釋: My definition of a nudge is any tool used to influence someone's behavior that doesn't rely on a standard economic lever(槓桿) - that doesn't use incentives(獎勵、動機激勵) or information to influence people. If I fine(罰款) you for not doing it, if I restrict you, if I say it's illegal to do it, or if I give you a free concert t icket i f you do i t, those are not nudges. Those are good old-fashioned(老一套的), traditional(傳統的) tools of economics. 賞和罰這些levers都不算nudge。所以立法限 制或禁止來改變行為不是nudge。 If I change the layout(格局、布置) of a cafeteria to put healthy food up front, that's a nudge. When I say to you, "Oh I've reserved a vaccine for you," and then you want it and go get one, that's a nudge. When you emphasize actions the majority of people are taking, that's a nudge. People are eager to follow social norms. They don't want to be left out. Nudge是導人改善行為的 好方法,但用不得其所,用來“導人向惡”,例如因 誘使年輕人使用煙草產品,那就可以變成“殺人不 見血”的可怕工具。 Nudge可能是最有力的persuasion法 教育 史海 CANADIAN CITY POST 文:肖泰 按照目前中國的退休制度,男性滿57歲就 “船到碼頭車到站”了。所謂“59歲現象”,是 指臨近退休前,出於一種“有權不用,過期作 廢”的特殊心理,所言、所行,有悖於以往,往往 借着要退而未退的機會,暴斂錢財,收受賄賂, 甚至到了喪心病狂的程度,遂導敏因晚節不保 而壞了一世英名。這種現象,非獨今日才有,而 是古已有之的,至少,在北魏時名臣張彝身上就 已存在了。 張彝也並非等閒之輩。不論人品,還是政 績、學問諸方面,都不乏可圈可點之處。他不但 學識淵博,才華橫溢,而且“性公強,有風氣”, 史書稱他“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無 所顧忌。”“愛好知已,輕忽下流,非其意者, 視之蔑爾。”禦史中尉甄琛形容他是“非虎非兕 (一種獨角犀牛),率彼曠野”。 當時的文明太後,雅尚恭謹,對張彝的行 為頗有幾分看不慣,曾召集百官督責之,令其修 悔。誰知他根本不聽那一套,照舊我行我素。 然而他的才幹是任誰也不能忽視的。他善於督 察,每年朝廷遣使到各地巡檢,張彝是當時的 不二人選。由於他清慎嚴猛,所到之處,人人伏 畏。 在他出任外職期間,多所制立,宣布新風, 革其舊俗,民庶愛仰之。他曾為國造了一座佛 寺,均根據有罪咎者的情節輕重,免於鞭杖之 刑,而罰為工役。當時他曾開罪于僕射高肇﹐原 因是他倆同時看上了寡居的陳留公主,結果皇 上將其許給了張彝。 這當然遭到了高肇的嫉恨,於是,就在世 宗面前說張彝的壞話,稱其擅立刑法,勞役百 姓。於是,皇上派人去查,結果張彝清身奉法, 求其愆過,遂無所得。 就是這麼一位有為之臣,到了晚年,卻晚節 不保。肅宗初,他被詔加為征西將軍、冀州大中 正,其時,他已年近60,加上患偏風,手腳不便。 然而,他上任以後,仍然自強人事,孜孜不怠, 政績不錯。可就是這時,他患上了“五十九歲 病”。 他大起第宅,生活奢華,對親朋好友也 一反常態,時時以語侮之,一時怨聲四起;且於 “榮宦之間,未能止足”,多次上表,希加賞報, 積年不已,以致惹得“朝廷患之”。 後來,他的二兒子仲瑀,因為上封“求銓別 選格,排抑武人”,犯了眾怒。結果,羽林虎賁將 士近千人,大鬧尚書省,並以瓦石擊打公門;後 來,又直奔張家,以杖石為兵器,將張彝拖到堂 下,恣意毆打辱罵。他的兩個兒子嚇得跳牆逃 跑,長子始均返回救父結果被暴打以後,又被投 到火中,被活活燒死。這次打擊的影響,對張彝 來說,可想而知,不久,便一命嗚乎。時年恰好 59歲。 張彝死於59歲,當然只是個巧合,但如果 他能保持晚節的話,下場就不會那麼慘,起碼可 以鬧個全身而退。應當說,他壯年時的敬業、 正直以及廉潔,都是出於真誠的,那麼,為什么 九十九拜都拜了,只剩下最後一抖手了,卻突然 失節了呢?原因自然是複雜的,既有社會的,也 有文化的;既有政治的,又有經濟的。但最主要 的,還是個人的人性因素起了關鍵作用。 “59歲現象”古已有之

RkJQdWJsaXNoZXIy MTMxNzkzMQ==